在传统营销中,营销的对象是大众。从大众营销发展到分众营销,只是对营销群休进行了细化,尚未能实现针对个体需求而进行个性化营销。

  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填补了传统营销迈向个性化营销的鸿沟,而内容营销可以实现针对个体的精准营销,将推送定向广告与信息、提供定制商品与服务以及接受个性化反馈信息变为现实。

  在营销业态出现全新变化,个性化成为决定性因素的大背景下,成功的营销必须贴近消费者,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展现个性的平台,必须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满足个性化的需求:但是,贴近消费者并不意味着一切产品与营销都要围绕每一位个体。贴近消费者,一方面需要尽量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;另一方面需要引导、引领消费者。而要实现对消费者引导与引领的目标,在消费者心中塑造有个性气质的主体,以及提供能吸引个性主体的产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。

  这样的营销观念来源于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判断。个性化消费心理与从众消费心理历来是一对矛盾体,二者相互排斥,又相互交织。以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为例。首先,电视台提供的综艺节目必须贴近消费者才能成功。自2009年电视台推行制播分离制度以来,凡是对消费趋势、消费潮流置若罔闻的电视台,收视率就低;凡是贴近消费者、贴近潮流、提供优质精品综艺节目的电视台,收视率就高。马太效应(mattheweffect)已经在这个行业充分显现——好的电视台越来越好,差的电视台越来越差。其次,能充分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基于电脑的娱乐节H不但未能取代电视台提供的综艺节目,而且央视、浙江卫视、湖南卫视、江苏卫视的综艺节目广告数量还不断攀升,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众娱乐节目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。综艺节目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从众心理,又能够提供平台,让消费者在参与过程中展示个人风采。

  近年来,各类明星真人秀、求职相亲、草根选拔、智力比赛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,失败的综艺节目原因各种各样,成功的综艺节目却具有共性,即无不坚持“娱乐为表,人性为本”的原则。《中国新歌声》《我是歌手》《中国好歌曲》《非你莫属》《爸爸去哪儿》《最强大脑》等成功综艺节目的共同特点是:在独特性、新颖性、互动性的基础上,充分展示了节目的个性,通过搭建“‘互联网+’综艺节目”互动参与平台,满足了受众在网上发表意见、参与投票、与偶像进行互动的诉求。